依米

不过幻想与现实的囤积处罢了。
欢迎来聊天。

 

2014年11月,我在lofter上申请了一个账号,彼时网易博客衰微,我亟需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存放些情绪。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矛盾,如果完全不像让人知道,大可以把一切写在不为人知的日记本里,但语言作为传播的载体,没有了受者仿佛总是缺少了些什么。

大学二年级,我才刚刚明白了互联网的些许好处。从幼儿园开始沉迷电脑,小学二三年级开始逛贴吧也好翻豆瓣也好刷人人也好挂qq也好,我从不愿与网络上的任何事物产生关联,如同一个失声的旁观者,“社交网络”这个词的前两个字对我这种自闭症形同虚设。我做不到现在中小学生那样拉个群就有一堆亲友日常聊天。而有一天我突然想通,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庞大环境里我是无需隐藏什么的,甚至满足日常生活中所满足不了的社交需求。

另一个原因是,手写日记总不便于坚持。我是个对“遗忘”非常畏惧的人,狂热地喜欢拍照,照片不能表达的就用语言记录下来,事无巨细,包括某天回到宿舍发现桌子上躺着一只死虫子,宿舍楼前的柿子树上的柿子又双叒叕砸中了我的自行车,自行车座子下的抹布不见了。我习惯在睡前泡脚的时候写日记,但这种事无巨细的记录方式一则耗费大量时间,二则一天的光景足以让我遗忘太多一闪而过的感情。在对比了种种日记app后,我选择了这款博客。

综上所述,申请这个账号的原因有两点:记录日常、找到朋友。四年之后再看这些初衷,我做的无疑是大失败的。这些先搁置不谈,至少当时我不是无动于衷的。

那时lofter手机端有一个“话题”的入口,现在网页端还在保留,手机端已经被削减了太多内容,我那时喜欢翻看这些话题偶尔参与讨论,让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时首页上官方主推的话题是“在飞机上拍照”。2014年11月30日,我在这个账号里发布的第一篇文章即是我第一次在白天坐飞机时拍的照片,收获了一个赞,两个赞,对于初探社交功能的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第一个关注我的人就是在我发了这张照片之后,我到现在还记得她的头像认出她的名字,但在我这些年啰里巴嗦絮絮叨叨也不太发照片之后,她大概也不愿意关注我了。在写这些的时候我去翻找了她的关注列表,三百多人,我竟然还藏在一堆摄影博主中间,我自己都或不清是什么感触。大约是孤独惯了,或者对社交网络的好奇心也罢,每个关注我的、点喜欢的、点推荐的、留言的,我几乎都常规性视奸,曾经跟我说过些什么大约什么时候遇到的,都在脑海里留有一道浅浅的印象。我很珍惜这些,即使没有一个发展成关系不错的朋友,在粉丝数不太多的时候甚至没事翻一翻看看谁又取关了我,为什么,是我发了什么惹人厌烦的东西了吗,没事截截图存证,看谁取关我我都记小本本上。也许这些弱关系其实很不适合我,因为我把这些无甚的相遇看得太重。

我遇到过很多人。2014年12月我坚持每天发一个小片段,那是有一个小姐姐习惯性点赞,也不留言,我甚至还记得当时的id和森林有关,但在一个月过后不再发小段子的时候便失去了联系。后来半只脚踏入欧美圈玩,偶遇了住在楼下的小姐姐,那时候lofter的功能里可以看到关注当前tag的人和自己的距离,也不知道现在还又没有了,可能我太不擅长维持一段关系,关注列表也空空如也很难主动去留言,几年没说过话了,她现在大概搬到草岚子住了吧。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一个小学妹一段时间里几乎给我的每一条睡醒删的日常下留言,极少有的我想给她寄一张明信片而主动艾特了她,她说她已经很久没登录。还有2017年生病的时候,放射的缘故隔离一个人住,没法出门每天的全部就是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时不时发些饭菜上来,她常会点赞留言,在朋友们纷纷出国和备考的日子里,那段时间真的为我消减了很多压力。还有一个小哥哥,点赞狂魔,看到他的点赞我甚至一扫而过,有一天我觉得,我这样不主动关注别人是不会有朋友的,于是有一天回关了他,于是有一天点赞狂魔不见了,于是有一天我发现他早就取关了我,于是有一天相忘于江湖了。我总是这样,B站那边也是,有一个小姐姐我每次直播都会过来留言,但我直播自习从来不看弹幕很少回复她,后来很长有一段时间没有直播,现在也很难看到了,归根结底还是我自己作,你瞧,还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做什么都没个持之以恒的耐心。我很惋惜,总是很惋惜,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曾经跟我说,人走一点就要忘一点,一直负重前行,太累了,我在努力,可是某一个夜晚回想时我忍不住。

我珍视他人的热情,却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份热情回赠。我仔细考虑过为什么很多熟悉的人就这么消失了呢?是我终日的絮絮叨叨令人厌烦,还是我对这份沟通的态度没有很好地传递过去,让人觉得“这个人对我爱答不理真冷漠”?维持一段联系对我来说难上加难,我曾经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就是每条留言都回复,但回留言几乎经常让我绞尽脑汁,还有时候收到一条私信:太太我想勾搭你!我甚至手足无措,该怎么回?按我的性格肯定回:哦。但这样肯定是不对的吧。或者收到一大段话,看到超级感动,一段回复之后从此再无消息,我常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又把什么步骤搞错了?正常的网络交往模式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理论教程?同学是某圈著名剪刀手,通过网络渠道认识了很多人,电视台的记者,学霸大佬,一起趴红毯,一起逛漫展。我曾向她取经,为什么即使我玩最热门游戏看最热门电影仍旧单打独斗。谁也说不清,大概是性格使然吧。她跟我说加个qq群试试,我把我废弃多年9位账号的qq拿出来,第一天就把群消息屏蔽了,把说说变为我发日常的另一个阵地。于是乎我一边想着,来找我玩啊,一边又清楚,没有用的。谢谢留下的人,留下就足以慰藉了。

好像有些跑题。

是啊,这个博客就一直在跑题。

一个写日记的博客我为什么写了同人呢。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说,我曾经下定决心不写同人的。2014年火影完结,对于这部陪伴了众多90后成长的动画片我直到高三才从第一集开始看,大概是高三总会做一点意想不到的傻事,但记忆是不会变的。我被结局捅了一刀,没事自己攒点小段子,每天发一个,每收到一个小红心都会笑一下,不过发完那一个月,我就没有打算动笔了。然而那年初冬,我一个人在楼下散步,严重散光让路灯晕开在空气里,有点头晕,我只好抬头,初雪落进我的眼睛,那一刻我想,如果他们在初雪那天牵着手,金属会有温度吗。然后我居然开始写同人了。这并非我的本意,甚至自己还在状况外,我记得我曾经在碎碎念的日记里写道这真是一个意外,那篇的开头我还记得——lofter是一个洞,我躲在里面。

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但我自始至终也不是个写手,甚至很不喜欢这个词,我自认为在写小说这方面我从脑洞、叙事结构、遣词造句、手速、营销都技不如人,我只不过觉得那些一闪而过的灵感被忘记很可惜,把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用第三人称记录下来延伸下去很有趣。最近看了那部作品我就写哪部,归根结底这是我记录“我最近脑子里装了些什么”的另一种形式,这依旧是个日常废话博,所以空闲时间多的时候就会写很多乱七八糟的小矫情夹杂其中,我希望关注我的人是认为我这个人很有趣,而不是等着吃粮食,不用人太多,只要能说说话就挺好的。可事与愿违,关注我的人大都为了等同人,又因为我根本不会专注某一部作品而离开,或者发现写同人根本不是这个博客的主业果断取关。如果哪个星期没掉粉事不正常的事,我开始反思,如果500个粉丝里499个是为了看同人的,而我成天“今天吃了麦片”“明天要给猫看病”“后天买卫生纸打折”,是不是给别人带来困扰了。试想我关注了一个美食博主但她天天的动态都是秀恩爱,我也烦躁。另一方面,别人会不会想,不就是生个病吗,没事老挂在嘴上干什么,今天不想抽血明天不想打针作给谁看呢,恐怕别人不知道吗?可我的日常不就是吃药挂号检查报销药费。随着粉丝数逐渐逼近四位数,很多心底的想法更不敢说,开始我是不在意发些私人的东西,比如照片,比如脑袋一抽把毕业证晒了,但现在为了避免尴尬一些话都不好说了。如此一来这日常BB写不下去了,2016年之后近五分之一的日志变成了仅自己可见,我注册这个博客是干嘛用的来着。

自此,这个博客完全跑题,人没认识日记也写不成了。可翻看过去时,虽然很矫情,但并不觉得羞耻,每每翻看还要兴高采烈咀嚼一次。

说了很多无趣的事,但lofter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有尴尬、有欣喜,也引发了不少对自我和网络本质的思考。被肯定、被夸赞、将沉积在湖底的污泥拨开,在现实要困难得多,它既是击溃铠甲得利剑又是重拾信心得源泉,想要删除又舍不得。四年前从一两个赞就很开心,被看到就是是一种足以欣喜若狂的奇异恩典,但慢慢的随着水涨船高,几十热度我也会思考,我哪里写的不好,做的不够,差在了哪里,热度上千我也不会那么开心了。于是我想,是谁把我的快乐抢走了。人是不是都是贪心的,在你没有察觉的时候。我约莫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当一个人对我好,我便下意识地想要迎合,满足他的期望,最后的结果我是为了他人写东西。去年谈过这件事,放在这里不多说了。

我习惯性自我怀疑,原因可以来自方方面面。大学毕业之后同学们开始各显神通,小伙伴们摇身一变纷纷称为大v,体育博主美食博主旅行博主漂亮的手账是谁今天又在神仙画画,偶尔一个没变大v的,孩子会叫妈了。我不指望自己变成大v,只不过我再次开始反思,人人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一片小天地,而至少拥有一技之长,我只会日常BB。我曾经翻看过一个同人文手博主今年的文章,年初时她的统计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透明,经过不到一年的笔耕不辍已经拥有了达人标志,那么我的现状呢?造成的原因两个,不是懒,就是能力太差。二者听起来都十分扎心了。这不是攀比什么的,只是对同龄人当前的生活状态如果一无所知,可不就活在孤岛上了吗。孤岛很冷的,我想努力游,努力游,不会游就从头学。

说了半天好像都在说一些负面情绪,大概是喜悦总是羞于言表,捉摸不定难以言明,小小地跳跃不比迷茫沉闷而绵长萦绕,比如和我说话的时候,一个人说话时有人倾听是多么幸福的事,小幸运之上的。还有居然幸运地被抽到内测资格,还有居然收到了一笔打赏,当时看到我整个人都惊了,还有游戏里用lofter的超丑头像框被夸,虽然我不是太太也不是大佬。四年过后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运营模式,关注人数刨去官方和子博只有个位数,留言就更别提,喜欢数寥寥,大多还是为了标记素材临时点赞,过后取消,将心比心的话对原文作者实在太残酷了。我作为作者想要的,我作为读者时竟然从没给予过,曾经有一个陌生的姑娘私信送了我一个对角线的邀请码,当时我觉得她浑身都泛着天使的金光,反观自己,我是不是太冷漠,这样哪里会有朋友啊,坐在这守株待兔,我又不是人民币人见人爱。不过将心比心还有一个好处是,我不再为今天粉丝数掉了明天谁又不搭理我了而自我怀疑,也许这不是我的问题呢,只不过马克着之后看的书签已经用完了。又或者说习惯了,实在没必要在意这些,不求红心蓝手和关注,开心就好。

撸否陪我走过很多记忆,宅在家好好学习的好学生,满脑子出去玩的小青年,毕业读研找工作,从不习惯一个人到习惯,第一次一个人出国旅游,第一次到同学家过年去,甚至经历的战争和疾病,于是它也变成了记忆中的一部分。第五年是个新的转折,研究生要毕业了,成为一只社畜,还不知道会留在医疗领域还是进军出版业,但在这个秘密基地里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改改自己以往的运行方式,多关注些人,多点些爱心,多说些话,多推荐些东西给原作者送点温暖,也让别人能了解下我在关注什么,希望第六个年头时也能做个手作达人吧,真的很喜欢了。

废话了好多快赶上篇同人文了,零零散散敲了三天也不想再写,还有一年想想五周年庆怎么过吧。

希望这篇未来不会转仅自己可见。



  6 4
 
评论(4)
热度(6)

© 依米 | Powered by LOFTER